<
17
2016.11
从村村通看我国天然气发展改革的未来
  摘要:天然气管网改革似乎陷入了停滞,但与其整天讨论如何改革,还不如让地方先干起来。天然气管网村村通、县县通规划以及以后的落实则具备这样的功能。   近日连续看到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完全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和山东实现全省天然气管网村村通的试点规划报道,感觉到天然气时代正在一步步走进中国。浙江山东两地的天然气发展规划是未来中国天然气发展的缩影,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根据浙江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建设覆盖全省、多气源衔接的天然气管网,建成全省主环网,基本实现县县通。十三五期间根据山东的规划,将全面放开小城镇、社区、村庄、企业天然气经营市场,争取到2017年全部乡镇驻地全部通上管道天然气。   天然气管网村村通的意义   显然,在天然气管网里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调峰设施总体不足的大形势下,村村通、县县通规划,即使目前仅停留在规划阶段,也堪称天然气大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毕竟这一步已经迈出了。据称,不仅仅是浙江和山东,全国其他省份均有类似的规划和设想。   从实体经济运行层面看,县县通和村村通有助于加快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中长期全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目前发展水平下,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天然气消费比例都非常困难。县县通、村村通为夯实天然气消费基础提供了必要条件。若能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此规划,一定会产生跨越式发展效应。   县县通、村村通工程首先扩大了城乡居民的用气范围,实现全覆盖,扩大居民用气量。在此基础上,与发达的管网系统相适应的工业商业用气也将随之得以提升。此举对于改善国家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将大有裨益。   相对于其他能源改革而言,中国的天然气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可能与天然气产业链环节复杂,各方面基础薄弱有关。仅是天然气价格改革就非常滞后,讨论和推动了多年。   目前关于天然气管网改革的呼声又一次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甚嚣尘上。但由于各项改革进程缓慢,天然气产业链运行缺少各项软硬件的支撑,导致天然气在消费量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   过去的改革是单一的自上而下式,没有将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今应转换思路,按照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推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力量,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地方政府发展的积极性上去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落实的阻力就会小很多。换而言之,一旦县县通、村村通工程规划完成,那就得无条件运行下去,落实管网建设规划的县、村镇需要有天然气供应,而且供应要确保居民和工商企业能够用得起。   这样,政府和企业会竭尽全力去克服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尽量降低成本,该放开的放开,该引进的引进。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倒逼机制。与其上层整天讨论如何改革,还不如让地方先干起来,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天然气管网村村通,县县通规划以及以后的落实则具备这样的功能。   互联互通:下一步管网建设走向   首先,县县通、村村通要与主干线统筹规划。浙江县县通、山东村村通规划中关于省网支干线的建设规划均有明确表述。但是从国内天然气管网运行的实际经验教训看,需要注意省网与全国性主干管线的匹配问题,毕竟目前沿海地区天然气供应主要来源之一是管道气。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是考虑防止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出现。   姑且先抛开气源问题不谈,仅从管网角度看,如果出现地方管网与全国性管网之间的不匹配,那也是可以造成气荒现象的。而且有可能是总量供大于求状态下的气荒,这种现象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这就就好似一个人的毛细血管丰富而主动脉血管不足。因此,类似于山东、浙江地方管网的建设规划一定要与主干线规划建设联系起来,需要统筹考虑。   其次,县县通、村村通要兼顾省级管网互联互通。国内的村村通、县县通规划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从市场化推进角度看,仅仅以省、市、自治区为独立单元的内部村村通、县县通显然还不够,还需要省际之间的互联互通。区域管网的互联互通是实现天然气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气安全的前提条件。   美、俄等天然气大国管网布局均如此,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网与欧洲管网互联互通,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相互连接的天然气管网。美国的天然气管网总长大约在50万公里,其中跨境管网长度约占到了70%。正是有了这种互联互通,集州内管网与州际管网于一体的全国性天然气网络,方才使得美国的天然气消费潜力被充分发掘,天然气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中国应借鉴这一国际经验,在省级县县通、村村通基础上并做好管网联通的规划。   再次,县县通、村村通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渐推进。就中国目前发展形势看,首先应该做好沿海省份管网的互联互通,之后逐渐向内陆地区渗透,这主要是因为沿海有LNG气源优势。目前的沿海地区管道气供应主要是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管道。沿海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天然气需求领域广泛,如果实现村村通、县县通工程,需要充分借助于LNG进口实现天然气供应。因此,LNG接收站建设力度要加大。而且沿海省份之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也有助于发挥LNG接收站的调峰功能。至于长输管道气,则应考虑流向的转移,近距离消费,这又涉及到未来内陆地区的支线管网建设了。   夯实气源基础甚为关键   如果考虑县县通、村村通管网覆盖因素,可以肯定的讲,天然气的消费肯定较目前的天然气消费量有大幅提升。供应决策时需要考虑在维护现有气源供应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气源,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程度。   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产量只有1200亿立方米左右。尽管国内相关评价机构认为我国的天然气生产潜力很大,到2020年乃至203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2000-3000亿立方米,但是毕竟没有变现。即使将来这些预测真的能够变现,估计面对整个国家的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也还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依靠国际资源。   国际天然气价格正处于相对低迷阶段,从中长期角度看,气价估计也不会高出太多,正是利用国际资源的好机会。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尽可能实现气源多元化,未来的天然气供应风险方可降至最低,村村通、县县通才有气源保障,互联互通管道的调剂余缺功能也才有实现的基础。   我国应加大天然气资源引进力度。管道气可以考虑引进俄罗斯气源。LNG进口气方面,近年年新上马的一批LNG项目将陆续投产运营,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来的天然气流向重点区域之一是亚洲市场,亚太市场正在表现出买方市场特点,而市场形势变化对中国这样的需求大国是有利的。此外,LNG接收站的建设在管网互联互通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促进市场化定价能能。这也是未来中国天然气供应体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综合考虑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以及发展目标,今后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气化中国应该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管网建设一旦迈出县县通、村村通这一步,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11
2016.11
“十三五”深圳全市燃气管网覆盖率达80%
  深圳将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市民生工程取得新进展和重大突破。‍‍   继续推进海空两港、陆路交通、公交都市、水资源和能源等城市基础设施五大提升工程的建设,加紧建设轨道三期工程,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并投入使用。   大力支持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及国铁项目穗莞深城际线建设。重点围绕实施东进战略,着眼于“外部打通、内部联网”,全面加快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陆路交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支持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和重点区域增长及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对教育、卫生、城市公共安全、交通、环保等方面12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的支持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新进展和重大突破。‍‍   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对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等事项进行统筹协调。编制《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以及出台《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标准规范,加大政府投入,有序推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大重大项目协同实施力度,结合重点区域开发、轨道交通、城市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在有条件的区域配套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到2020年,建成综合管廊80公里。推进市政设施智慧化改造,统筹公共管线维护管理,集成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燃气等地下市政设施信息数据,建立综合管网信息库和统一管线信息平台,形成全覆盖的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加快管道燃气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管道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中心城区管网,加大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中压市政管网建设和投资力度,实现全市管网覆盖率达到80%,原特区外提高到75%。全面推进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区燃气管道建设,实现2020年居民管道天然气用户达225万户,改造老旧燃气管道718公里,新建燃气管道575公里。完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体系,以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樟坑径液化石油气仓储基地,调整瓶装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布局,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统一充装和配送,并逐步整合零售市场。‍‍‍‍‍‍‍‍‍‍‍‍‍‍‍‍‍‍‍‍‍‍‍‍‍‍‍‍‍‍‍‍‍‍‍‍‍‍‍‍‍‍‍‍‍‍‍‍
28
2016.10
600亿级智能燃气表蓝海市场,值得期待
  燃气表作为燃气计量的主要计量器具,靠燃气的压力对外做功,推动滚轮计数器计数。其质量优劣涉及供需双方利益,计量行政机构、制造单位、供气企业都非常重视燃气表的产品质量。   随着城市燃气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居民用户数量逐年增加,抄表难、收费难困扰着众多的燃气公司,抄表人员的不断增加提高了燃气公司的经营成本,也给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传统的膜式燃气表需要抄表人员定期挨家挨户抄取数据,结算出费用后,再到各家收费,误差大、统计工作量大,人为的错误给物业管理和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燃气表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   如今,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燃气表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IC卡智能燃气表应运而生,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国处于传统燃气表向IC卡智能燃气表的转换阶段。   我国在用燃气类型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其中,天然气、人工煤气需要使用燃气表计量,液化石油气以罐装为主,不需要燃器表计量。   燃气表包括机械膜式燃气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燃气表又可分为IC卡燃气表、远传燃气表等。目前我国使用的燃气表中,约80%仍是传统的机械膜式燃气表。2011年以来,各省市开始推行气价改革,使得智能燃气表需求快速增长。   燃气表行业的发展简史   据资料记载,流量测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系统。古罗马凯撒时代已采用孔板测量居民的饮用水水量,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用堰法测量尼罗河的流量,我国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应用宝瓶口的水位观测水量大小等等。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托里拆利奠定了差压式流量计的理论基础,这是流量测量的里程碑。随后人们对流体流量的研究逐渐深入,基于质量守恒的连续性方程和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伯努利方程在流量计量仪表设计中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1792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威廉·麦达克在伯明翰试验室里用煤绝热干馏发现了煤气,人类进入使用煤气的新纪元。煤气作为新兴能源,资源稀少,需对煤气的使用进行计量。   1815年,英国工程师塞缪尔·克莱格和塞缪尔·科思莱兄弟共同协作研制出湿式煤气表。   1833年,詹姆斯·博格达斯发明了干式煤气表,现在的膜式燃气表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历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自从有了燃气计量仪表以来,国内外100多年来一直是采取查表收费的模式。上世纪70年代有了微型计算机以后,出现了磁卡燃气表,但由于磁卡信息量小、容易伪造等原因,难以推广应用;直到80年代出现了真正实用的电子装置,才改变了查表收费的模式。   阶梯气价助智能燃气表市场快速发展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随之阶梯气价制度就逐步在已通气的城市全面铺开。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36个大中城市,有34个已开通管道燃气,其中29个城市已经实行或即将阶梯气价制度,实行率为83%。15个副省级城市均已开通管道燃气,其中13个已经实行或即将实行阶梯气价制度,实行率87%。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我国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增加天然气供应,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200亿立方米。 在国家政策的不断落实下,逐步进行传统燃气表向智能燃气表的改造,促进需求快速增长,为智能燃气表提供了市场。近些年,智能燃气表在我国增长势头稳定,过去五年燃气表需求量增速约为20%,而智能燃气表需求增量则近似到达28%。   阶梯气价的实行对燃气计量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燃气表具备使用和管理方的数据传输功能,以监测用户燃气使用量,进而在不同的用量阶段收取不同气费。而非智能燃气不具备数据传输功能,故阶梯气价的推行直接催生对于智能燃气表的需求。   经测算,国内智能燃气表在2016-2020年间仅替换需求即可达172亿元,再加上机械燃气表进一步被淘汰以及阶梯气价对天然气计量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600亿元左右的金额式智能燃气表市场即将开启。   智能燃气表引领市场发展方向   当前,国内燃气表行业正向两个明确的方向发展:一是提高燃气表计量精度等级;二是改善燃气表抄读方法,向着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发展。 近些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电子应用技术及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智能燃气表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国内多家燃气表制造企业已将集网络、管理、通信于一体的智能燃气表作为今后的研发重点,可以预见,未来智能燃气表将成为市场主要的燃气计量产品。
©   瑞星久宇燃气设备(成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